做事不能等、靠、要
等、靠、要,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受到重点批评的,在各级领导层中均存在的消极思想状态。
等,就是守株待兔;靠,不是依靠,而是依赖;要,就是当“伸手派”。实际上,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等、靠、要。
军事行动,是最不可能等、靠、要的。比如行军,向某目的地开进,当然是“无敌情顾虑”最好。但也常常会出现在战斗状态下行动的可能性。
尤其是担负穿插任务的部队或分队,属于孤军作战,没有后方保障、没有侧翼护卫,要突破敌方的重重防线,既不能不战,又不能停留,不可能等、靠、要,唯有“攻击前进”。
全球最大独立计算机服务公司EDS的创始人、董事会主席罗斯·佩罗说:“我们成功的秘诀就是,预备、发射、瞄准。”别人惊讶的问道:“难道你们不先瞄准?”罗斯·佩罗回答:“哪有时间先瞄准?我们都是一边打一边瞄准......”
佩罗是一名退役美国海军军官,在美国,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,还是一个人人皆知的爱国主义者。1979年,他飞抵伊朗德黑兰,组织越狱行动,成功地将两名自己公司(EDS)员工从监狱中营救出来。这一“兰博式”的创举使佩罗一下子成为英雄。以他为原型的纪实小说《雄鹰展翅》,成为当年的最佳畅销书。
显而易见,如果时时事事都走程序、等批复,佩罗干不成这件威震八方、名垂青史的壮举。
惰性,是人类的天性之一。所以,时至今日,等、靠、要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。按部就班、四平八稳,缺乏锐意进取精神,结果是“黄花菜都凉了”。
《罗辑思维》的创始人“罗胖”(罗振宇)说:“创业者不见得在智力或者说思考能力上异乎常人,他们真正领先的是行动能力。……全世界同时想到同一个创意的人,可能就有几千人,但是最后谁摘到了果子?是那些最先行动的人。”
因此,要做成事,尤其是做成大事,还是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,不等不靠,“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”,唯有如此,才可成功。
作者同期发表文章:
微信朋友圈“周末絮语”之《动力》。